6月15日,在第十個全國低碳日之際,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北京發布《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動綱要(2021-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綱要》)。作為雙碳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工業行業的低碳環保之路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下邊我們一起看一下。
一、總體目標
2025年生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0%;培育“十百千”企業,形成50家系統解決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大型企業集團、百家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專業化骨干企業、千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動綱要》提出了八項主要任務引導我國生態環保產業走出一條高科技、復合型、一體化、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到2030年,基本建立現代生態環保產業體系;產業支撐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二、主要任務
1、聚焦服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綠色低碳發展領域,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強化溫室氣體減排和綠色技術服務。
大氣污染防治領域,聚焦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物協同治理,推進工業園區、涉氣產業集群、移動源綜合整治。
積極參與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開展的碳達峰行動。
2、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
支持企業開展跨區域業務,因地制宜提供環境問題的區域性、系統性解決方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支持各地發揮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先進環保產業基地,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協作。
積極參與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大宗固體廢棄物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發展“一站式”環境服務園區。
發展先進產能,加大高端材料、部件和裝備供給,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
拓展生態環保產業支撐保障領域,為傳統工業行業提供系統化改造服務,實現污染防治與節能低碳、循環利用、清潔生產融合發展。
3、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圍繞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中的前沿引領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攻關。
促進先進技術裝備研發,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
精準實施一批技術創新項目,解決一批技術瓶頸問題。加快推動新一代材料技術、信息技術與生態環保產業融合發展。
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
開展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
4、加大產業標準供給
以標準化為引領,大力推進治理工藝集成化、技術裝備化、裝備智能化,積極推動環境服務系統化、產品化、智慧化,實現生態環保產業能源綠色化、生產清潔化、資源循環化。
5、提升產業智慧化水平
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工業互聯網、5G等數字技術在生態環保產業生產和管理、產品和服務領域中的融合創新。
推動生產制造全過程數字化改造,提升環保裝備和環保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鼓勵企業參與智慧管理平臺、智慧園區、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多層次、多場景的智慧環保管理服務。
鼓勵有能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或第三方機構建設行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推動上下游企業信息共享、資源共用、合作共贏。
6、創新發展生態環境服務業
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鼓勵開展重大環保裝備融資租賃。
強化系統治理,鼓勵提供多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清潔生產、減污降碳綜合服務。
重點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加快發展面向區域、流域環境治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環保管家等綜合服務模式。
7、增強市場主體競爭力
引導平臺企業強化模式創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提升對區域性、系統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支撐能力。
鼓勵骨干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品牌培育、市場開拓、補鏈強鏈,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提質增效,發揮示范作用。
加快培育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帶動本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各類企業不斷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
8、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業誠信自律機制,推行行業自律規約,推動企業依法披露環境信息,加強行業自我監督。
《行動綱要》是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從行業組織使命職責出發,緊密結合新時期我國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實際,貫徹黨中央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戰略部署,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線圖和施工圖。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在接下來的發展,工業行業包括鋼鐵行業在內,也必將在《行動綱要》的指引下,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環保體系,為國家的生態環保之路增磚添瓦!